共話行業發展,共享行業榮譽
在“影響世界--鋼結構中國品牌2010峰會”18日的會議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鋼結構建造和研究第一線的研究、設計、施工人員從各自的工作經驗出發,與參會者分享了鋼結構發展的成就與困境,同時,揭曉了獲得鋼結構中國品牌的企業名單。
全球技術,行業共享
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家、研究者們帶來了最先進的鋼結構建造技術與中國同行交流。
日本作為一個經常發生地震的國家,建筑的防震功能一直是日本政府所強調的,正如新日鐵株式會社在白井貴志先生介紹,高度超過60米的建筑都要進行隔震、減震已經成為了明確的法律要求。這一次白井貴志先生帶來的彈性結構設計,就是通過在建筑主體結構和基礎之間放一些構件來達到降低振動的作用,比如UBB和U形的隔震器。這種先進的減震設計所達到的神奇效果引得現場的中國企業頻頻舉手發問。
香港理工大學鐘國輝教授介紹了冷彎型鋼研究方面的經驗,冷萬幸鋼承重比比較高,建造性能好,可以適用于各種用途,可以做槽鋼也可以做角鋼,并結合香港國際會展中心作了具體的說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沈祖炎教授建議:“鋼結構產業發展,第一就是必須轉變鋼結構產業的發展方式,二個就是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第三是鋼結構要組織全行業同心協力,包括上游的鋼廠也應該進入鋼結構的生產建設中來,最后一個就是要建設鋼結構的品牌。”
中建國際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傅學怡總裁介紹了深圳的平安國際金融中心、杭州奧體和中鋼國際廣場項目的鋼結構建設情況;美聯鋼構建筑系統上海有限公司陳博彥董事長談到了作為一家外資的鋼結構企業日常運營管理方面的經驗,從負責產品的設計和制造到以項目管理作為核心構建的運營平臺的轉變,這給一些進入中國鋼結構行業的外資企業以示范。
專家提醒:奇特的鋼結構建筑是把雙刃劍
鋼結構建筑依靠鋼結構本身形態的多變性創新出很多別具一格的、造型感十足的現代建筑,這些建筑設計精巧,巧奪天工,打破了以往木料、水泥的建筑界限,幫助很多的建筑設計師實現了建筑夢想,這次來參加峰會的安德魯就曾經為中國了浦東國際機場,參會的川口衛也有很多獨特的作品,我們可以在本國國土上看到世界各國的設計師們的奇思妙想的作品。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情況?中國航空工業規劃設計研究所研究員劉樹屯教授認為因為鳥巢所具備的奇特造型效果,讓世界驚艷,中國出現了鳥巢效應,所以現在有甚多建筑設計師尤其是國外的設計師,在中國建造了一些造型奇特的建筑。
但同時他也支出,這些建筑對鋼結構行業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機遇,促進了我們鋼結構的制造,但是另一方面,制造了很多的難題,出現了一些事故。劉樹屯教授用造型類似一只大海龜的大連會展中心和用火柴棍堆積而成的鋼屋蓋的合肥創新展示館等等鋼結構建筑舉例,直言:“這些奇特建筑不宜再繼續發展下去,對一些國外的建筑師不合理的地方要給予指出。”各種奇特的鋼結構建設需要有不同的模子,而這些模子很多是不能通用的,因此造成了一些浪費。
18家企業分享“中國品牌”榮譽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姚兵會長在談到鋼結構時,反復強調中國鋼結構要樹立自身的品牌,從中國制造成長為中國品牌,成長為真正有影響、有特色的鋼結構品牌,甚至將品牌稱作是鋼結構的工程的情感屬性。
當天,2010鋼結構中國品牌揭曉典禮隆重舉行,在全國擁有資質的鋼結構企業近3000家中,精選了36家企業入圍2010鋼結構中國品牌的鋼結構產品標識,最終寶鋼鋼構有限公司、長江精工鋼結構集團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獲得了這一殊榮,還有一些企業獲得了2010鋼結構中國品牌主體配套產品的榮譽,中國鋼結構品牌的真正樹立,為時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