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內部員工爆料,公司老板曾向工人借錢并至今未還,以各種理由推脫。截止10月底已經有長達半年的時間沒有發放工資,員工索要工資就威脅解除勞動合同。激憤的員工上周至勞動局進行維權,方知道公司已經宣布倒閉。
隨著近年經濟大環境的日趨惡化,不少大型企業紛紛破產,中小型企業更是死掉一片,鋼結構乃至鋼鐵企業的日子也不甚好過。市場上優勝劣汰是常有的事情,對于整個產業來說,也恰好是重新整合的好時機。最近因為離婚事件而備受矚目的萬科公司董事長在不久前曾反問:沒有企業倒閉的市場健康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最終導致企業走向滅亡?理由或許有很多,但是在宏觀上似乎只有一個:缺乏創新。
成功的道路都很“窄”,尤其是在找不到方向的時候。戰略缺失將成為鋼構行業第一殺手。很多昔日風光無限的鋼構企業,由于戰略上的失誤,現在深陷困境之中,有的已經宣布破產倒閉,有的盡管看上去還很光鮮,甚至風光無限,但舉步維艱,暗流涌動。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當規模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規模就不是問題了,再去增加規模或上生產線,也不會轉化成其真正的核心優勢。一味地鼓吹規模,或一味地忽視規模,鋼構企業都會走上一條不歸路。
據行業資料分析,目前的鋼構企業,還沒有哪一家能夠在真正保障質量的情況下,真正處理好規模這一問題,大部分的鋼構企業上規模,都還源自于一些規模之外的投資沖動,甚至是“投機沖動”,其中有著多種復雜的因素在內。
比規模更關鍵的問題:鋼構企業目前抄襲和模仿現象太嚴重,不管是戰略上,還是戰術上,都存在著嚴重的抄襲現象。
鋼構企業的發展,品牌的強大,技術很重要,質量很重要,規模很重要,但是歸根結底,差異化更重要!其一定與差異化密不可分,一定要創新,否則千人一面,你有我有全都有,消費者最終能夠記住誰?又能形成什么樣的印象?
很顯然,你做的也是精品,他做的也是精品,我做的也是精品,那么,作為消費者來說,他究竟會相信哪家的精品?他又會去選擇哪家的精品?
沒有差異化的鋼構企業,就等于“模仿秀”,很多鋼構企業抄襲一些華而不實的文化理念,掛在墻上,印在冊子上,還找一些人來宣講,以為這樣就是品味,就是品牌,就是競爭力,但是很遺憾,遠卓品牌機構在大規模的調研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員工對之嗤之以鼻,銷售人員更是不予理睬:你說你的文化理念,我用我的一線策略。
市場是公平的,也是殘酷的。創新缺失,90%的鋼構企業要倒閉,對每個鋼構來說,這都是一道關,無一例外。